共叙校友情 同筑发展梦——集成电路学院产业校友会产教融合论坛暨校友返校活动顺利举行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20

重聚首、叙旧情、话未来,10月18日,集成电路学院在博远楼711会议室举行集成电路产业校友会产教融合论坛暨校友返校活动。这场以“共叙校友情 同筑发展梦”为主题的活动,吸引了众多校友与学院师生代表参与,现场气氛热烈,交流深入,为校企协同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出席此次活动的既有深耕产业一线的优秀校友——国汽智控袁立栋(微电03级)、豪威集团潘建斌(微电03级)、长江存储鲁岩(微电08级)等往届行业骨干;也有带着创业热情返校的年轻力量——谱析光晶李佳帅、AI自主创业李成君等12名值年返校的微电11级校友;学院方面,副院长张静、党总支副书记陈卫、微纳电子学系系主任魏淑华、学院校友会负责老师杨兵、2011级班导师张晓波、宁可庆等悉数到场。活动由副院长张静和校友代表付国豪共同主持。 

母校助力,共谋发展

活动伊始,张静副院长以“共绘发展同心圆”为主题致欢迎辞。她系统介绍了学院的建立和发展的情况,重点结合产学研协同与校企合作成果展开阐述。“校友是学院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推动学院发展的重要力量。”张静在致辞中向校友发出诚挚号召:希望校友理事会进一步凝聚全体校友合力,以更紧密的姿态团结起来,主动关心学院发展,积极支持学院办学;鼓励校友立足自身产业优势,重点关注学院学科专业建设与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共建实践基地等方式,为学院学科发展注入产业前沿需求,为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舞台。“母校永远是大家最坚实的后盾,期待与校友企业携手,共同助力企业腾飞,书写‘校-企-生’三方共赢的新篇章。”

分享你我,链接机遇

在随后的自由交流环节,现场氛围达到高潮。校友们逐一分享所在企业的业务领域与个人职责,既有深耕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老将”,也有聚焦AI芯片、光子计算等新兴赛道的“新锐”。围绕“如何加强校企合作”这一核心议题,大家畅所欲言,提出了诸多具有实操性的方案与建议。现场实现资源精准对接,多个合作意向初步达成——部分校友企业提出的非标简易开发需求,经学院实验室团队快速响应后既解决技术难题,又为毕业生创造实践机会。与会校友一致赞同支持定期举办聚焦“企业行业特性、产品定位方向、服务对象需求”等专题的“产教融合论坛”,将其打造为校企常态化沟通的品牌平台,持续释放资源互补的叠加效应。 

火相传,助力成长

论坛期间,学院特别向校友企业发出邀约:充分利用学院打造的“薪芯相映——就业星期五”就业服务平台,为集成电路学院毕业生提供实习与就业机会。“毕业生的快速成长,离不开企业的实践土壤。”学院表示,希望通过这一平台,让企业提前介入人才培养过程,通过“岗位见习+项目实战”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快适应产业需求,同时也为企业精准选拔人才提供渠道。

学院同时承诺,将积极搭建与校友企业的深度合作平台,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与企业的产业优势,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创新”“产业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等领域探索更多合作模式。例如,针对企业遇到的技术瓶颈,学院可组织科研团队定向攻关;针对高校的科研成果,企业可提供应用场景与市场化支持,真正实现“研发在校园、转化在企业”的无缝衔接

活动尾声,张静副院长与微纳电子学系系主任魏淑华陪同校友参观学院微纳电子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室、学院实验中心等场所。在实验室里,校友们近距离观摩了学院最新先进封装测试设备以及学生创新成果展示,直观感受到学院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等方面取得的显著进步。“实验室的设备比我们上学时先进太多了!”“这些学生的作品很有想法,未来可期!”校友们纷纷感慨,并为母校的发展成就点赞。 

“今天的活动既是一次温暖的团聚,更是一次务实的合作。”多位校友表示,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不仅重温了同窗情谊,更找到了与母校、与校友企业合作的新契机。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校友企业的项目对接与创新发展开辟了新视野,更开启了集成电路产业校友会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通过持续推动优秀校友走访、常态化开展产业座谈交流,不断增强母校对校友的凝聚力,深化校企之间、校友之间的多边协作,最终探寻出一条“校友企业与母校同频共振、合作共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夕阳西下,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但校企协同、校友共进的脚步才刚刚开始。正如一位校友所言:“无论走多远,母校永远是我们的根;无论飞多高,我们都愿为母校的发展添砖加瓦。”这份情谊与担当,必将为集成电路产业的未来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